如何購買醫療險

 

最好的醫療險--實支實付型醫療險

 

建議以購買實支實付型的定期醫療險為主,而非終身醫療險,理由如下:

 

一、符合損害填補原則

保險的真諦是損害填補原則,購買醫療險的目的是在彌補健保的不足,亦即損害填補原則的運用。

 

實支實付型,就是保戶住院實際花費多少錢,保險公司就依醫療費用收據正本,給予等額的理賠金,真正符合保險的「損害填補原則」。

 

二、自動保證續保,理賠無上限

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過去只續保到65歲,現在都無條件保證續保到75歲,與國民平均壽命相當。有人會批評每隔五年會調高些許保費,但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,消費者並不會感到繳費的負擔。

 

目前終身醫療險均有給付上限,但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無給付上限,且醫療理賠採實支實付,真正符合購買醫療險的目的--填補醫療費用的損失。

 

三、保障範圍最廣

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保障範圍主要為住院、手術及醫療雜項費用,幾乎涵括所有的醫療費用支出,這就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最大的好處,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醫療及雜項費用,舉凡指定醫師費用、指定用藥、醫師診察費、化驗室檢驗費用、物理治療等,在限額內花多少賠多少,真正能夠彌補健保的不足,而這些在終身醫療險是無法理賠的。

 

未來醫療型態將朝低住院天數高醫療花費(健保不給付增加),且新式治療納入健保有空窗期,目前治療癌症最夯的標靶治療用藥(見標靶治療),醫療費用貴的驚人(癌症標靶治療的驚人費用),這些在終身醫療險是幫不上甚麼忙的,唯有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才能發揮功效。

 

所以,若不幸遇到較大的醫療事件,終身醫療險的日額給付根本無法應付,在保障的完整度及理賠無上限的前提下,實支實付醫療險比終身醫療險好太多了。

 

四、活多久繳多久,不會超繳,也沒有貨幣貶值的問題

根據內政部統計年報,民國97年死亡人數,0-74歲為73851人,佔51.4%,75歲以上為69743人,佔48.6%,如果這些人都買了終身醫療險,有超過一半的人在75歲以前提早蒙主寵召,根本用不到還有理賠功能的終身醫療險。

 

要知道,終身醫療險只是將一輩子的保費濃縮在前20年內繳完,讓消費者在現在就去承擔未來的保費,但我又不一定會活到105歲,何必現在就去承擔未來不一定活得到的保費?醫院是住病人,不是住老人,萬一活不到那時候就平白損失超繳的保費了。

 

另外如再以貨幣的時間價值來看的話,我們繳終身醫療險的保費是在貨幣最有價值的時候,但在幾十年後所換來的,卻不是等值的保險金。

實支實付的定期醫療險就沒有這些缺點,活多久繳多久,不會有超繳過多保費的情形,而且,繳保費時的貨幣價值,與領保險金的價值是一樣的,沒有貨幣貶值的問題。

 

很多業務員喜歡批評定期醫療險要繳一輩子(要知道全民健保也是繳一輩子),但是如果你將終身醫療險的保費,拿來買定期醫療險,剩下的錢拿來定期定額投資,即使拿來定存,20年後(終身醫療險已繳完)再由定存戶頭領出來繼續繳定期醫療險,你會發現,不但夠繳到75歲,戶頭的餘額當作醫療準備金,也比買終身醫療險划算(讀者可自行計算,在此就不多花篇幅)。

 

結論

 

購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是解決醫療費用風險的最佳方案,保費省很大,保障差很大,更重要的是,回到購買醫療險的初衷,問題解決了沒,相較於終身醫療險,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更能解決問題。

 

由於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只能保到75歲,那75歲以後的醫療保障怎麼辦?要知道,我們都已經買了終身醫療險,也就是全民健保,即使沒有再加買商業醫療險,最糟的情況下也有全民健保的補貼,但如果沒有買壽險,當一家之主這部印鈔機停止運轉時怎麼辦?小孩的學費、房租、房貸、生活費誰來付?買保險是要買我們最無力承擔的風險,而不是為了買昂貴的終身醫療險,而排擠了其他更重要的保障。

 

前面說過,由於通貨膨脹的因素,即使買了終身醫療險,幾十年後已是杯水車薪,無法彌補醫療費用的缺口了(見第二篇),所以,75歲以後醫療保障的最佳解決方式是「自我保險」,也就是自己準備醫療基金,拿購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剩下的錢,紮紮實實的存下來(建議購買指數型商品,這以後我會談到),幾十年後比買終身醫療險好太多了。

 

我想有人應該會質疑說,有幾個人能把錢存下來,他們會建議還是購買保險,藉強迫性儲蓄才能把錢存下來,這是另一個議題:風險管理步驟中「計畫執行與檢討」的問題,為了不要讓篇幅又增長,這個保險業務員心中的鐵律,我想就留待以後有時間再來好好討論吧。

 

後記

 

這篇文章在腦海裡已經迴旋了很長一段時間,總算斷斷續續地完成了,雖然又臭又長,但應該能幫助大家知道如何買醫療險,如果您是保險從業人員,這篇文章應該可以給您一些省思。

 

個人在金融界浸淫多年,並經過嚴謹的學術訓練,自認這些論點是經得起考驗的。文中花了相當多的篇幅在談觀念問題,因為觀念是最重要的。基於專業的良心,站在消費者這一端,我必須誠實的說真話,希望這把火的點燃,能讓資訊不對稱的落差,再移回到天秤的中間,也希望大家能給予批評指教,等到累積了相當數量,或許可以匯集成冊了。